7月8日,记者从江西省卫生健康委获悉:近日,江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《江西省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方案(2025-2027年)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,提出到2027年要建立“政府统一领导、部门分工负责、社会广泛参与、学校家庭尽责尽力”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机制。届时,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资源基本满足实际需求,且服务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;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明显提升,社会认知和主动就医意识进一步增强,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达90%。
为达成目标,我省多管齐下,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。在学校心理服务体系方面,将逐步推进各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和学校家庭教育中心等建设,建立班主任(辅导员)、专兼职心理教师、儿童青少年精神(心理)科医师三级心理健康守门人服务体系。同时,推动二级及以上精神专科医院心理门诊设置实现全覆盖,国家级、省级精神医学临床重点专(学)科数量有所突破,建设省、市级儿童青少年心理(医学)中心,助力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。在提升专业化综合化心理健康服务能力方面,我省将适当提高高校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专业招生人数,并开展全省大中小学班主任(辅导员)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训。此外,还将加强省“12355”青少年服务热线平台建设,建立健全儿童青少年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机制,组建省市县三级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队伍。
为提供全流程全链条的心理健康服务保障,我省将加强0至6岁儿童神经心理行为与学龄期学习行为问题监测评估,前移儿童孤独症防治关口,实施早筛早诊早治项目。与此同时,将聚焦儿童青少年焦虑抑郁、睡眠障碍、强迫障碍等非重性精神障碍,强化“预防、治疗、管理、康复”全流程服务。此外,学校应对留守儿童、单亲家庭学生等群体给予重点关爱,在必要时开展心理干预,向面临升学压力的初三、高三学生开展心理辅导。 (金台资讯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