职业教育报名网
Vocational Education www.ctpx.org.cn

陆林院士:疫情过后如何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

发表时间:2022-05-27  浏览次数:1083  
字体大小: 【小】 【中】 【大】

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影响,对于儿童和青少年而言,学习成绩的变化可能更显而易见。但在过去不久的世界精神卫生日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向学生、家长分享了自己前往武汉进行心理疏导和救治的体会,他提醒大家,心理状态不稳定应该和血压不稳定一样得到重视,“有时候甚至比血压不稳定还严重”。


在“首都科学讲堂”上,陆林介绍,新冠肺炎疫情对社会心理产生了很大影响,由于儿童和青少年处于身心的发育阶段,他们受外界干扰的可能性则更大。而更加严峻的是,他指出:“世界卫生组织有一个评估,新冠肺炎的暴发和流行有可能在一两年之内能够减轻,甚至是能够很好地控制。但是新冠肺炎疫情对我们全人类精神心理健康的影响,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影响,最少要持续10-20年。”


疫情之后青少年可能产生哪些心理障碍


青少年在疫情期间经历了什么?首先,有部分青少年被感染,陆林了解到,至今仍有一些过去的感染者处于居家状态。另外,许多儿童和青少年在疫情期间居家隔离,感觉到恐惧、沮丧、厌倦。还有一些由于不能上学、升学受阻而导致焦虑、抑郁。再者,原有健康作息规律的打破、沉迷游戏、体育锻炼的缺乏等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产生了一定影响。还有一些孩子可能与父母之间产生亲子关系问题。


陆林观察,心理健康受到影响的青少年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。第一类是急性应激障碍,比如家里有人去世,或者家人曾突然被隔离,或者是传染病在自己周围暴发,那么这些青少年可能出现急性的应激障碍。这种急性的应激障碍,可能表现为睡不着觉,哭泣,甚至觉得精神有些不正常。


第二类是适应性障碍,包括不能够适应居家隔离、线上学习,还有开学以后不能够适应学校的环境等。比如见到同学、老师,觉得不像原来那样沟通顺畅,很烦扰,或者孩子认为这个学校不好,学习不行,甚至想换一个学校。陆林和同事还见到过有些人感染新冠肺炎康复以后,不能够适应这个社会,“他感觉自己虽然康复了,但会担心复发,老担心周围人对自己另眼看待。别人洗个手,或者是说点什么话,他会觉得是针对自己”。


第三类是持续时间比较长的,这也是社会未来面临的问题,叫创伤后应激障碍。陆林介绍,在疫情后,如果我们的心理遭受创伤,一般来说半年之内就能恢复正常,如果半年之内没有恢复正常,就变成了一种慢性的精神心理的问题,对我们未来的生活、工作、学习都会有较大的影响。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主要包括经常做噩梦、性格大变、情感解离、麻木感、失眠、易怒、过度警觉、失忆和易受惊吓等。


此外,陆林还提到,青少年的自伤行为、睡眠问题、沉迷网络游戏等问题也需要警惕。


如果出现问题,该怎么办


陆林建议,青少年首先要科学、理性地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,什么是情绪反应。其实,对新冠肺炎疫情,很多人都会有情绪反应,这是正常的,“我们要正视它,接纳它,并允许它存在”。当然,也要学习如何合理宣泄和调节不良情绪。


具体而言,如果觉得压抑,哭一场也没什么。或者去运动,也可以缓解情绪。还可以转移注意力,不要总是想老师、同学是不是对自己不好,可以去听听音乐、画画。还要学会分享自己的情绪,向自己信任的人去倾诉。


但陆林强调,当感觉情绪紧张时,不要试图用另一个紧张的事替代它,比如打游戏不可取。同时,还应该保证健康的作息规律,一般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为10小时、初中生为9小时,高中生要保证8小时。


如果此时你正感到紧张、焦虑,不妨尝试一下陆林分享的呼吸放松法。坐下来深呼吸,把胸腔里的气呼出去,呼到不能呼为止,然后再把外面的空气吸进来。持续一呼一吸,大概15分钟左右。并且要认真感知呼气、吸气的过程,当我们体内充分和氧气进行交流,会让我们紧张的心跳、心情和紧张的肌肉得到放松,这样就可能减轻焦虑感。


父母、老师千万不要这样做


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上,父母和老师往往也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。然而,一些父母和老师在处理孩子的“异常”情况时可能方法并不得当。


疫情期间24小时的无缝带娃让不少父母感到崩溃,面对孩子气人的一面,一些家长也难免暴躁,甚至会打骂孩子。陆林表示这是十分不可取的。他提醒,父母在压力之下首先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,不要把不良的情绪转移给孩子,要平等地对待孩子,尽量尊重孩子的自我意愿,如果孩子有非常不好的行为,可以给予适当的惩罚,但这种惩罚绝对不是打骂,“可以是让孩子的要求得不到满足”。


如今,孩子们大多回归了校园,陆林建议,教师、辅导员们也要关注孩子有没有抑郁、失眠、焦虑的情况。他还强调,如果孩子存在问题,也请老师不要大惊小怪,不能另眼看待,“更不能打电话叫父母直接把孩子领回家去,这样反而容易让孩子的问题更严重”。陆林认为,如果孩子没有对其他同学造成不良影响,让孩子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,比让其留在家中对身心健康更有利,这时,需要老师、孩子的家长,甚至是专业人士共同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。


陆林表示,儿童和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,这个关键期确实容易出现一些精神心理问题。但这些精神心理问题大部分通过有效的干预是能够得到康复、缓解的,如果有更严重的问题,可以找专业的医生来解决,父母或他人切不可采用简单粗暴的手段去处理问题。

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张茜 来源:中国青年报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 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 

 报名咨询15971453818/微信同号


返回首页  | 关于我们  | 报名指南  |  资料下载   在线报名 |   服务时间:08:00-17:30 (周一至周六)

版权所有©中都教育 Copyright © 2019, www.ctpx.org.cn 邮箱:kaoshiban@126.com

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镜像网站 否则必追究其法律责任 鄂ICP备19017669号-1 鄂公网安备42010402001605号